close

中和圓通寺石燈籠

寓居中和多年,踏查石燈籠的路線,在老婆的建議下,來到了山上的圓通寺。她推測具有強烈日式建築風格的圓通寺,應該不難發現石燈籠的蹤跡。果不其然,一對石燈籠就站立在寺廟前,雖然僅此一對,卻有豐富的線索可供探索。

 %E6%9C%AA%E5%91%BD%E5%90%8D

這對石燈籠的造型,雖然是臺灣最普遍的樣式,卻有特別之處。其一,大台北地區這類型現存的石燈籠,多以安山岩為主,用來自士林或觀音山的石頭製作而成。這一對同樣如此製作,但另外加蓋一層由砂岩砌製的底座,突顯高度。視覺上有高聳的感覺,費用上就較為經濟。

 

其二,石燈籠燈室(火袋)四週的罩蓋,或因年久失修,或刻意破壞,大多不復存在。目前僅指南宮及圓通寺的石燈籠,仍有燈罩可供參考。圓通寺石燈籠的燈罩,綠色金屬燈罩,中間刻上「」字,裏面再加一層半透明板子。四面的燈罩,其中三面是固定的,只有一面可以開關,做為放置火源或燈泡用

  

 

昭和3年(1928年),圓通寺當時位於台北州海山郡中和庄碧湖,隸屬佛教曹洞宗的系統。根據《日日新報》的報導,該寺住持妙清禪師已向政府提出三寶殿及道路的建造申請,並囑咐台北市役所書記吳瑞宗協助,向稻艋人士募捐寄附金。雖然位於郊區,但當時信徒,仍以大稻埕及艋舺地區為主。

 

這對石燈籠的竿身上,刻有敬獻者的姓名,及設置時間。「昭和九年六月建之」,但昭和兩字已被挖去,難以辨識,但合理判斷,當為昭和年間。配合大殿落成,故於西元1934年敬獻石燈籠。敬獻者「莊輝玉」,台北市永樂町莊義芳商行負責人,專營砂糖、雜榖、肥料等商品的進出口貿易

 

莊輝玉與茶商陳天來共同興建臺灣第一劇場,有旋轉舞台的設計,相當豪華的娛樂場所。位於迪化街的莊義芳商行故居,老屋重建後,以藝術中心的形式經營,家族街屋得比傳承文化故事。圓通寺的石燈籠,不只是宗教信仰上的敬獻物,透過文字的解讀與研究,還可以看到大稻埕昔日的繁華。

 

(20160806踏查)(待續照片上傳)

 %E6%9C%AA%E5%91%BD%E5%90%8D

莊義芳商行:迪化街1段117號,日治時期曾經是莊義芳商行所在地,經營者莊輝玉。莊輝玉兒時喪父,由母親一手提拔成人,並繼承家業「莊義芳商行」,從事對香港、廈門、神戶、滿洲等商埠之貿易,專營砂糖、雜穀、肥料等貨物進出口生意。1920年更與楊潤波、郭烏隆等人合資成立臺灣製酒株式會社,釀造及銷售米酒,直到1922年臺灣總督府實施酒類專賣制度,臺灣製酒株式會社才被政府收購。此外,莊輝玉亦積極參與同業組織或商業團體,曾經擔任稻江信用組合理事、臺北貿易商協會副會長、永樂町店舖建築利用組合理事、雜穀同業會常置理事等職務,與郭怡美商行行主郭烏隆、怡和泰商行經營者陳得貴等,同為大稻埕地區知名商人,被當地人稱為「三仙」。(參見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/穿越時空尋訪長崎泰益號的大稻埕客戶 /陳秋瑾撰文)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清哥石燈籠踏查 的頭像
    阿清哥石燈籠踏查

    阿清哥的石燈籠踏查

    阿清哥石燈籠踏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