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南宮參拜道石燈籠之一(大稻埕富豪篇)
中秋連假最後一天,特別的日子,太座農曆生日,又逢全國古蹟日,就用古蹟之旅來紀念。早上聽完「頂泰山巖」古蹟導覽,中午壽宴祭五臟廟,下午走趟指南宮參拜步道,做為連續假期的知性收尾。
政治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對面巷子,走進指南路三段33巷底,「指南山」牌坊為起點,一直到「指南宮」純陽寶殿,這段步道即本文所謂的參拜道。在萬壽路及指南路尚未興建通車的年代,這條步道成為信眾香客,前往指南宮的唯一通道。原本的碎石子泥巴小徑,在日本時代,舖上石磴,方便往來。今日之石階,乃過去基礎下,又重新舖設。之所以稱為參拜道,除了是參謁指南宮必經之路外,沿途更有虔心信眾捐贈的石燈籠、石獅子、石仙人等,特別是數量最多的石燈籠,似乎把指南宮提升為神社等級的方式,自然將步道轉化成參拜道。
(參拜道起點,指南山牌坊)
指南宮參拜道石燈籠的數量,是全臺石燈籠幸存數量最多的地方,甚至比原本奉獻給神社遺留的還多。限於時間,本文先針對參拜道山下牌坊為起點,前面開始的5對石燈籠,加以詳細介紹,當做是古蹟日的當下,對這些尚未成為古蹟的古物,踏查紀錄與另類紀念。
首先,爬上第一層階梯後的平台路上,連續有三對石燈籠,分別由「葉金塗」、「金瑞山」、「王員」奉獻。接著再爬上第二層階梯後,是由「葉伸城」敬獻的石燈籠,該平台旁邊有座「終南亭」。過了終南亭,走到第三層階梯盡頭,第5對署名「連永茂」的石燈籠出現了。
(前3對石燈籠)
(第4對石燈籠與終南亭)
(搖搖欲墜的第5對石燈籠與兩旁舊式電線桿)
第一對石燈籠,參拜道上來時,很容易看到竿身上的刻文,「文山郡 指南宮」,再接近時,正面向著參拜道,「奉獻 葉金塗」,兩側邊分別是,「臺北市日新町」,「昭和十三年九月吉置」。保存狀況,燈室被磚塊水泥填滿,昭和二字遭抹平,其他尚可。
(被抹平的昭和)
(日本時代的地名遭到破壞)
(被磚塊水泥填滿的燈室)
第二對石燈籠,同樣面對山下的側邊,刻著「文山郡 指南宮」,正對參拜道的竿身,寫上「奉獻 金瑞山」,地點與時間分別是,「臺北市太平町四丁目」,「昭和十三年九月吉置」。保存狀況,其中一座的中台,被塗上白底黑字,住戶地址號碼。昭和二字同樣被抹去,其餘尚可。
(塗上地址號碼的中台,成為鄰居的指標)
(金瑞山,並非人名,而是商號,乃大稻埕金商)
(同樣被抹平的昭和)
(清楚的地點,大稻埕太平町四丁目)
第三對石燈籠,如出一轍的設計,「文山郡 指南宮」,「奉獻 王員」,「臺北市太平町五丁目」,「昭和十三年九月吉置」。抹去的日本天皇年號,其餘保存狀況尚可。
第四對石燈籠,「文山郡 指南宮」,「奉獻 葉伸城」,「臺北市太平町三丁目」,「昭和十三年九月吉置」,特別的是燈室圓孔開窗,皆置放銹蝕斑斑的鐵網,甚為罕見,鐵網中間為一「南」字,代表指南宮。水泥抹平天皇年號,其餘狀況還算不錯。
第五對石燈籠,是這五對當中,最早做成的,造型一致,但僅刻有「敬献 連永茂」,「昭和十三年六月十五日泐建」。其中靠山涯一側,因地基不穩,呈現傾斜,較為危險,容易造成古物損壞,進而傷及無辜。相對的另一座,地基尚穩,惟有新修復的水泥燈室,略顯突兀,總比被填平好太多了。
(基地下陷,造成傾斜,岌岌可危,容易崩塌)
(被抹平的昭和,還算清淅可識)
(容易損壞的燈室)
(重新砌成的燈室,新舊對照容易分辨)
這五對石燈籠,有幾個共同的特徵。其一,造型一致,都屬於長竿身造型,臺灣最普遍常見的型式。其二,石材相同,都是臺灣產之安山岩。其三,奉獻者財力雄厚,單獨捐贈一對石燈籠,誠屬不易,有一定實力。其四,建置時間,都在昭和十三年(西元1938年),除了連永茂最早在六月,其餘四對皆在九月。其五,昭和二字均遭到破壞,用水泥抹平。
說到財力雄厚的奉獻者,依次介紹。葉金塗,是金泰亨商行主人,經營鳳梨罐頭製品,有「鳳梨王」之稱。現今大稻埕一帶,重慶北路與保安街口,「北福大稻埕」大樓,係葉金塗古宅改建,仿古設計,紅磚建築,巴洛克紋飾,古色古香。
金瑞山,大稻埕最大的金鋪商,主事者賴養成,其子賴水塗另開設子公司「瑞裕公司」,他們以商號為名,祈禱事業蒸蒸日上。葉伸城,昭和家畜株式會社的支配人(經理),雄霸北臺地區的畜產業。連永茂,臺北市永樂町,連瑞記參(人蔘)行社員代表,曾出國考察商務,遍及上海、福州、廈門、香港等地。綜合來看,這些財力雄厚的信徒,皆來自臺北市大稻埕,可見指南宮與大稻埕關係密切。
「文山郡 指南宮」,代表當時指南宮所在地的行政區劃,隸屬於「臺北州」下的「文山郡」。文山郡並非只是文山區而已,還包括新店街、深坑庄、石碇庄、坪林庄、番地(烏來)等地。指南宮則位於深坑庄境內,木柵是後來才改隷屬臺北市。
留言列表